小米8 :
华为荣耀 Play :
测试结果:iPhone X 全程保持在 40 帧附近(波动时甚至超出到 43 帧左右),基本没有出现掉帧现象;小米 8 在 10m 00s 、15m 40s 时下降到了 34 帧左右;华为荣耀 Play 在 6m 6s 下降到了 34 帧,10m 50s 左右帧率出现了大幅下降,在 28 帧附近波动,15 分钟之后也多次下降到了 30 帧左右。
第一阶段的第二场测试
持续时间:约 13m 44s
测试游戏:《绝地求生:刺激战场》
测试机型:一加 6(应网友要求上手操作);华为荣耀 Play 与小米 8 (处于观战模式)
一加 6 :
小米 8 :
华为荣耀 Play :
测试结果:一加 6 与小米 8 总体都稳定在 35 帧以上;华为荣耀 Play 在 8m 12s 、9m 22s 、10m 30s 、13m 32s 左右时偶尔掉到 32 帧附近,全程稳定在 30 帧以上。
第一阶段的第三场测试
持续时间:约 15m 29s
测试游戏:《绝地求生:刺激战场》
测试机型:华为荣耀 Play(应网友要求上手操作);小米 8 与 iPhone X(处于观战模式)
iPhone X :
小米 8 :
华为荣耀 Play :
测试结果:iPhone X 依然全程稳定在 40 帧左右;小米 8 在 14m 12s 下降到 37 帧,其余时间同样全程稳定在 40 帧;华为荣耀 Play 在 6m 38s 下降到 32 帧附近,并持续了 20s 左右,在 12 分钟到 14 分钟之间也三次下降到 30 帧左右。
第一阶段测试结论:在《绝地求生:刺激战场》这一类画面细腻、对 GPU 压力较大的游戏中,华为荣耀 Play 在大多数场景中和小米 8 表现近似,基本稳定在满帧运行。但遇到一些渲染压力比较大的场景(高速开车、高倍开镜等),华为荣耀 Play 的表现与小米 8 存在差距。如果正常进行一局游戏,差距并不明显。
第二阶段测试:
与华为荣耀 V10 对比测试(公布结果)
持续时间:约 16m 53s
测试游戏:《绝地求生:刺激战场》
测试机型:华为荣耀 Play 、华为荣耀 V10 、小米 8(均处于观战模式)
测试结果:拥有 GPU Turbo 的华为荣耀 Play ,在帧率表现上明显好于没有 GPU Turbo 的荣耀 V10 。
第二阶段测试结论:华为荣耀 Play 和华为荣耀 V10 的对比测试,说明同样采用麒麟 970 的情况下,GPU Turbo 技术对显示性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。
考虑到近期厂商发布会夸大现象比较严重,相对来说可以算是「比较吓人的技术」。
测试第三阶段:
连跑五局《王者荣耀》(公布结果)
持续时间:约 1hour
测试机型:华为荣耀 Play 、小米 8 、iPhone X
测试方式:① 被测手机一起组队并开始游戏,游戏结束后保存本局「观战」文件。② 分别进入观战模式,统一观战视角,开始测试。
额外说明:图中有 4 处明显且一致的波谷,是游戏结束后,切换画面重新载入所导致的。
第一遍观战回放,三部被测手机全程 60 帧;
第二遍观战回放,三部被测手机还是保持全程 60 帧;
第三遍观战回放,三部被测手机依然保持全程 60 帧;
第四遍观战回放,iPhone X 由于温度过高,采取了降频措施,画面帧率开始出现明显波动和下降;其余两部手机全程 60 帧;
第五遍观战回放,iPhone X 出现非常明显的掉帧和卡顿,华为荣耀 Play 帧率下降到 50 帧左右;小米 8 依然全程 60 帧。
第三阶段测试结论:
对于《王者荣耀》这类 GPU 和 CPU 负载均衡的游戏来说,长时间不间断的运行游戏,考验的是被测手机在高温时的降频策略。
在测试中,iPhone X 的游戏性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,帧率降幅明显,而拥有 GPU Turbo 的华为荣耀 Play 以及使用高通 845 的小米 8 ,帧率都非常稳定。因此,可以印证发布会中所提到的「华为荣耀 Play 的帧率在重度游戏的情况下,稳定性强于 iPhone X 」的说法。
测试第四阶段:
《穿越火线》帧率测试(公布结果)
画质选择:高
持续时间:约 15m 29s
测试机型:华为荣耀 Play 、华为荣耀 V10(暂无 GPU Turbo)、小米 8
在《穿越火线》的游戏测试中,小米 8 表现最差,平均帧率在 50 帧以下;采用麒麟 970 的华为荣耀 V10 虽然表现不错,但帧率有一些浮动;而同样采用麒麟 970 的华为荣耀 Play 帧率表现最为流畅,这足以说明 GPU Turbo 对帧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第四阶段测试结论:
在《穿越火线》这类对 CPU 压力较大,对 GPU 压力较小的游戏。拥有 GPU Turbo 的华为荣耀 Play 相比没有 GPU Turbo 的华为荣耀 V10 ,在帧率上有非常明显的提升。
发布会当中所说的「吃鸡游戏平均帧率比 845 手机高五六帧」的情况被我们成功验证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发布会中提到的「吃鸡游戏」指的是《穿越火线》吃鸡模式,而非《绝地求生:刺激战场》,有误导嫌疑。
测试第五阶段:
华为荣耀 Play 画质测试(公布结果)
游戏画面设置:
画面品质(HDR 高清) | 帧率(超高) | 画面风格(经典)
抗锯齿(开) | 流畅自适应(关)
测试机型:华为荣耀 Play 、华为荣耀 V10(暂无 GPU Turbo)、小米 8
在《绝地求生:刺激战场》的画质对比中,同样搭载麒麟 970 的华为荣耀 Play 和华为荣耀 V10 的画质,都略微逊于小米 8 。
另一方面,华为荣耀 Play 的画质与华为荣耀 V10 完全一致,因此,GPU Turbo 技术并不是靠「劣化」画质来实现的。
第五阶段测试结论:
GPU Turbo 技术,并不是靠「劣化」画质来实现的。
至于为什么搭载麒麟 970 的荣耀 Play 和荣耀 V10 的画面都稍逊于小米 8 ,是因为 Mali-GPU 无法在 Open GL 中调用「各向异性过滤」的扩展函数,导致部分纹理(尤其是远处都)无法被清晰显示。
关于 GPU Turbo,
最终的测试结论。
华为的 GPU Turbo 技术是明显有效的,并且对华为荣耀 Play 运行游戏的帧率表现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。
华为的 GPU Turbo 技术并不是通过「劣化画质」实现的。
运行《绝地求生:刺激战场》时,使用麒麟 970 的华为荣耀 Play 在近景较多的场景里,帧率表现与使用高通 845 的小米 8 表现非常接近;而在比较开阔的、对 GPU 渲染压力较大的场景,和小米 8 依然有着差距。运行《穿越火线》《QQ 飞车》这类吃 CPU 的游戏时,表现比小米 8 和 iPhone X 略好一点。
华为发布会讲述 Turbo GPU 对性能提升的 Keynote ,宣传文案是「告别卡顿 畅快吃鸡」,称华为荣耀 Play 的帧率表现比小米 8 更好;但同时配图使用的是《穿越火线》吃鸡模式的画面。这样的宣传符合我们上面对《穿越火线》的测试结果,但此吃鸡非彼吃鸡。
经过爱否的验证,华为虽然在发布会中存在有一定的误导嫌疑,但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谎话。
回应一些
不太重要的质疑
● 在直播之前,我们测了多少场游戏?
在直播前,我们一共使用 GameBench 进行了98 场数据有效的测试。这些测试中包括 1 人上手 3 人观战;4 人上手;每个机型分别单独上手(其他机型观战);以及队友观战、好友观战等等测试方法的尝试。
● 用「观战」模式来做测试,是否靠谱?
靠谱。因为在观战模式下,所有被测手机都需要实时渲染几乎完全相同的画面。
我们从 6 月 6 日华为荣耀 Play 正式发布那天,就开始使用「观战模式」进行测试。并一直针对网友们关心的问题进行验证。
观战模式会导致锁核吗?不会。通过对 GameBech 的观察,华为荣耀 Play 在观战模式下,依然保持着所有核心都在运转。
观战模式会导致锁帧吗?同样不会。在测试中,观战时与上手时最高帧率都是 40 帧。
另外,据我们目前的了解,部分移动设备厂商的测试方式和我们是一致的。
● 为什么直播测试时,有些机型的 Y 轴不一样?
直播测试时,有的 Y 轴是 0 到 46.2(帧),有的 Y 轴是 0 到 50(帧)。
说实话,我们暂时不清楚原因,测试时的 Y 轴是 GameBench 自动决定的。其实理论上这不影响任何数值和结论,不过我们还想说一句:
其实「测试结果」的 Y 轴是全部一致的。所以你可以翻回到上面,查看我们的测试结果图。
如果有兴趣,
请观看全程回放录像。
下滑到底部,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就可以在 bilibili 观看昨天直播的全程录像。
下面是由指挥部提供的时间标签。拖动视频进度条,可以直接空降到你最感兴趣的部分。
● 7m 11s
公布本次直播的测试环境与细节。
● 21m 32s
测试规则介绍。
● 23m 01s
第一阶段测试正式开始。
● 1h 50m 30s
公布华为荣耀 Play 与华为荣耀 V10 帧率对比测试的结果。
● 1h 53m 50s
公布《王者荣耀》连续 5 局帧率测试的结果。
● 1h 58m 38s
公布《穿越火线》的帧率测试结果。
● 2h 02m 45s
复盘华为荣耀 Play 发布会的宣传。
● 2h 15m 35s
实测华为荣耀 Play 、小米 8 、iPhone X 游戏之后的机身温度。
● 2h 24m 55s
公布「 GPU Turbo 是否劣化画质」的测试结果以及原因。
尾巴/ @彭林FView
我们所有人理想中的产品都希望是不做参数党,以用户实际体验为核心,而不是简单的堆砌硬件、做乐高积木式的工作。但是说说简单,做起来又谈何容易?这需要厂商有非常强力的软件硬结合实力,全球只有苹果、三星、华为能够做到,黑科技对成色是非常足对,将来的想象空间也很大。
GPU Turbo 是华为四年的技术积累和厚积薄发,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提升整体的用户体验,其技术细节的具体原理因为专利保护的考量我在这里不做过多推测。但无论如何,GPU Turber 的发力点,就是国产掌握核心技术能力的关键。
当我们乐观看到「很吓人的技术」的同时,一定要理性冷静,华为已经把 Mali-G72 的能力充分发挥,但是跟 Adreno 的实力还是有一定差距,一些国内媒体和华为粉丝的兴奋心情可以理解,但千万不要造成 GPU Turber 可以秒杀高通 845 的印象。如果用户抱着这样的期待买了华为的手机,而发现在一些极限环境下表现不如高通 845 ,就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抱怨。这不光不是对国产创新的保护,更是对新兴幼苗的捧杀。
GPU Turbo 的提升非常显著,一改我们对 Mali-G72 羸弱的印象,但是在《绝地求生:刺激战场》这样对 GPU 压力非常大的游戏中,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,这才是我们对 GPU Turber 技术的正确认识。
我希望国产手机的提升靠的是自身实力的强大,而不是拿来主义,也希望理性对待国产的进步而不是无限吹捧挖坑抹杀。知己短,知彼长,对未来麒麟 980 能够在 GPU Turbo 技术的加持下在市场上一骑绝尘,我充满信心。
观看一刀未剪的全程回放录像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