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体的瘀堵主要分为瘀血、水湿和食瘀三大类,容易生病很大原因就是体内淤堵

身体的瘀堵主要分为瘀血、水湿和食瘀三大类,容易生病很大原因就是体内淤堵

如何自查:

①面色晦滞,口唇色暗,舌紫暗或有瘀点;

②形体羸瘦,吃不胖,还常感到饿;

③妇女痛经、经闭、崩漏;

④皮肤干燥瘙痒、表面血丝明显,大便颜色经常偏暗偏黑;

⑤性格内郁,心情不快易烦,急躁健忘。

以上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,证明瘀血较严重,需要活血祛瘀。

怎么办?

1、日常习惯: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在饮食方面进行调整,少量的饮用一些红葡萄酒,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,另外也可以多吃一些红糖,山楂,多喝一些玫瑰花茶黑木耳茶等等,这些都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去除体内瘀血的效果;

平时也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,比如像跳舞,唱歌等等,这些都利于疏散自己的心态,对心肺达到一种护理的功效。

2、拔罐疗法: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,对于各种原因产生的瘀血都有作用。罐疗主要在血海、膈腧、合谷、三阴交、肩井这些具有较强活血作用的腧穴上进行留罐。留罐时间10分钟左右即可。

02 水湿

中医认为脾属土,土能克水,如果脾的功能失调,水液的代谢就会产生问题,这叫土不克水,水湿可能会在体内聚积,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,所以脾虚常常被认为是水湿产生的根源所在。

水湿对人体的危害:

1、水湿在头,表现为眩晕、脱发、鼻炎、咽炎、中耳炎、三叉神经痛、牙龈炎、痤疮;

2、水湿在胸,表现为冠心病、胸膜炎、心包炎、哮喘、肺水肿;

3、水湿在中焦,表现为慢性胃炎、肠炎;

4、水湿在下焦,表现为肾炎、膀胱炎、阳痿、早泄、不孕不育、盆腔炎;

5、在皮肤表面,表现为湿疹、荨麻疹、疣;

6、在内脏里,表现为各种囊肿、癌症;在骨骼,表现为各种间盘突出、脊柱炎、风湿病。

如何自查:

①舌白淡胖嫩、舌边有齿痕;

②头昏如裹,像是有什么东西将头缠裹住一样;

③口淡无味,没食欲;

④眼袋重,双腿乏力、小腿肚发酸发胀;

⑤没精神,不想动、不想说话;

⑥小便不利、大便不成形或粘滞不爽。

以上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,证明体内湿气较重,需要补脾祛湿。

怎么办?

1、日常习惯:运动是排湿的好方法,运动不仅促进胃肠蠕动,帮助食物的消化,避免饮食积滞,损伤脾胃,还可以促进汗液的排泄,带走体内的湿气,通过有氧运动达到出汗的目的,以微微出汗的效果最佳;

可以吃一些去湿气的食物,如绿豆、赤小豆、茯苓、薏米、山药,白扁豆,冬瓜,萝卜等;

另外要做到饮食清淡、营养、易消化、不吃辛辣刺激油腻,生冷寒凉的食物,因为这些食物会造成脾功能下降,引起水液代谢的失调,加重体内的湿气。

2、拔罐疗法:拔罐疗法可以直接通过在脾经的走罐健脾祛湿,亦可以在丰隆、阴陵泉等穴位留罐通过调节水液代谢来祛湿。

03 食瘀

现代生活节奏过快,人们为了便捷,经常会摄入洋快餐、方便面等高油、高盐食物。加之工作社交难免应酬,大鱼大肉、觥筹交错已成为现代人的常态,有句俗话说得好:“病是吃出来的”,吃得过多过腻,我们的肠胃无力运化掉这么多的食物,就容易造成食瘀。

食瘀对人体的危害:

1、过量饮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者急性胃肠炎,出现便秘、腹痛、腹胀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;

2、反复损伤肠胃会导致身体消瘦,体质下降,抗病能力减退;

3、日本科学家指出,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,增加患癌几率;

4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肾脏病、肝脏病、瘫痪、老年痴呆等疾病,都与饮食无节制有密切关系:

如何自查:

①皮肤粗糙,脸泛油光或面有横肉;

②舌苔白且厚,伴有口臭、便秘、睡觉打鼾、屁多便臭等情况;

③经常心烦心悸;

④午后吃完饭就犯困;

⑤大便黏腻,胃腹部胀满。

以上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,说明平时饮食无节制,需要规范饮食,调理肠胃。

怎么办?

1、日常习惯:多注意饮食调理,除了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之外还应该尽量少吃肉,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有效缓解肠胃压力;

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不但可以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胃肠蠕动;。

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也可以多做一些有规律的运动,运动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有效促进肠胃蠕动,而且还可以迅速消化肠胃内的食物。

2、拔罐疗法:可以通过在中脘、足三里、天枢等穴位的拔罐起到健脾消食的目的。另外也可以直接通过腹部技法促进肠道蠕动,加速食物在肠道中的运化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