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方、郭盛又是二打一,一时竟拿不下丁得孙。丁得孙绰号“中箭虎”,果不其然,他被燕青暗中用箭射中马蹄,吕方和郭盛捡漏将丁得孙生擒活捉。
如果说曾涂的武功因为没有参照,难以定位的话,那么丁得孙的武力是很确定的,上梁山后排名79位,只是三流水平而已。
丁得孙既然是一只菜鸟,吕方也就是菜鸟一只。
但是,当丁得孙还在唱“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”时,吕方的武力却是见风涨。
水浒第115回:次后厉天闰又引四将到关救应,乃是厉天佑、张俭、张韬、姚义四将。次日下关来厮杀,贼兵内厉天佑首先出马,和吕方相持,约斗五六十合,被吕方一戟刺死厉天佑,贼兵上关去了,并不下来。
厉天佑是方腊手下镇国大将军厉天闺之弟,杭州24名守将之一,应该是有两把刷子的。他哥厉天闺十个回合打败左手负伤的梁山五虎将董平,并借着松树的掩护,一枪搠倒没羽箭张清。哥哥如此厉害,弟弟厉天佑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。吕方五六十回合后一戟刺死厉天佑,可以说武力已大有长进。
这还不算,真正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。
水浒第116回:关胜正欲出马,吕方叫道:“兄长少停,看吕方和这厮斗几合。”宋江在门旗影里看时,吕方一骑马,一枝戟,直取石宝,那石宝使劈风刀相迎。两个斗到五十合,吕方力怯。
石宝何许人也?方腊手下四大元帅之一,擅使一把劈风刀和流星锤,先后击杀梁山好汉索超、邓飞、鲍旭、马麟、燕顺五人,还曾多次和关胜打成平手,连关胜都说:“石宝刀法,不在关胜之下。”
吕方五十回合后,并不是阵脚乱了,而是“力怯”,实际上就是在耐力上输了。
输了就是输了,没什么借口好说,但此时的吕方武力值直追五虎将的水平,已是没有疑问了。
吕方为何能创造这样的奇迹?
有人说,很简单,《水浒传》前70回和后50回分别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所写,由于个人喜好或者对前70回的人物设定不很熟悉,后写者罗贯中搞穿帮了。
这个观点,本人不敢苟同。
其一,《水浒传》全本都是由施耐庵独立创作完成的。施耐庵完成《水浒传》初稿后,以抄本的形式在坊间流传,到明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冬天,抄本竟然传到皇宫。朱元璋看完怒火中烧,提笔批曰:“此倡乱之书也,是人胸中定有逆谋,不除必贻患。”于是派人把施耐庵关进南京刑部天牢。不久刘伯温到前来探望好友施耐庵,施耐庵请求刘伯温救他出狱,刘伯温略一思索,很含蓄地对他说:你是怎么进来的,就还怎么出去。施耐庵反复琢磨这句话,终于明白其意。于是施耐庵在梁山108将聚义的基础上,续写了宋江接受招安,为朝廷征讨辽国、田虎、王庆、方腊,留下忠义之名。《水浒传》续写结束后,呈送朱元璋,朱元璋看完龙心大悦,并将施耐庵释放回家。
其二,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,只是整理、校订了《水浒传》。施耐庵客死淮安后,一直追随老师左右的罗贯中整理、校订了了全本《水浒传》,并在若干年后,由罗贯中后人在福建刻印出版。
那么吕方武功大涨的真实原因是什么?
原因只有一个:吕方年轻,悟性高。
吕方初出场时自我介绍说:“小人姓吕名方,祖贯潭州人氏,平昔爱学吕布为人,因此习学这枝方天画戟,人都唤小人做小温侯吕方。因贩生药到山东,消折了本钱,不能够还乡,权且占住这对影山打家劫舍。”
吕方原本是个药贩子,按说医药的利润大得很,但他不是块经商的料,别人数钱数到手软,他却连本钱都亏没了。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,吕方在武术上却自学成才。这一点上,他比郭盛强。郭盛自我介绍时是这样说的:“原在嘉陵学得本处兵马张提辖的方天戟,向后使得精熟,人都称小人做赛仁贵郭盛。”这说明郭盛是拜过师父的。无师自通的吕方能够打平拜过师的郭盛,这已经可以看出吕方未来的潜力要大得多。
吕方被宋江收服时还是一个“年少的壮士”,也就二十出头,在这样的年龄,即便卢俊义也不可能已经修炼成了一流高手,高手都是在不断超越自我中成长起来的。
吕方具有很高的天分和悟性,又在跟随宋江的南征北战中不断积累经验,提升实战水平,他的武力值水涨船高,也就很好理解了。
吕方绰号“小温侯”,如果在武功上继续修炼,加上运气好的话,拜将封侯不是没有可能。可惜吕方却在与方腊手下大将白钦的缠斗中滚落岭下,同归于尽。
宋老大的贴身保镖和仪仗队队长没了,他的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。(xh云中散步的博客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