鲨鱼及其他动物的牙齿
与人类不同的是,鲨鱼的一生都在进行不断的牙齿更换。据统计,一条鲨鱼在10年内要换掉2万多颗牙齿。
鲨鱼的牙齿长在口的边缘处,没有齿根,只是嵌在肌肉里,很容易掉落。
它们的牙齿长有很多排,替换用的牙齿长在上下颚内的沟槽中,最外层的脱落后,内层牙齿进行补充,就像输送带一样,往前移动替补,替换的频率从10天左右一次到数月一次不等。
这样的换牙机制能够保证牙齿的锋利,为鲨鱼猎杀其他动物提供了保障,这也是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演变出来的生存机制。
啮齿类动物的牙齿也很有代表性,它上下各有1对门牙,门齿无齿根,能终生生长,所以啮齿类动物必须啃噬物体消磨牙齿,以求得生长平衡。
哺乳类动物也并非都有牙齿,如鲸类以浮游生物为食,这导致在进化中牙齿次生性退化,形成了有角质的鲸须,借助鲸须高效的滤过作用摄取食物。
人类为什么一生只换一次牙
人类的牙齿一共有28-32颗,28颗牙齿是成年人最基本的配置,另外四颗不等的牙齿则是偶有萌出的智齿。
牙齿是高度钙化的组织,人类牙齿主要由牙质(牙本质)构成,外面包有牙釉质(在牙冠部分)和牙骨质(在牙根部分)。
牙骨质外还有由纤维组成的牙周膜,把牙齿固定在牙槽中。牙的中央有牙髓腔,其内充满牙髓,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。
在牙齿演化、形成的过程中,一直有一个EDA基因负责编码一种称为“外异蛋白A”的细胞因子,它控制人类皮肤附属物的生长,如我们的毛发、牙齿、指甲等。但是,为什么毛发、指甲可以不断生长,而牙齿却不能呢?
人类的牙齿不能无限生长是进化的结果。在食物还不丰富的早期,人类并不能获得很多高糖食物,牙齿损坏相应的也更小,而且那时人类的寿命也只能达到三四十岁,换一次牙足以支撑整个生存年限。
在这样的进化环境中,人类只形成了一副“乳牙牙胚”和一副“恒牙牙胚”,也就是双牙列,所以人类只能更换一次牙齿。
而这次换牙也是因为初期的乳牙很小,不耐磨,牙龈也不大,随着发育的需要,牙龈逐渐充盈,且成人需要更坚固的牙齿用于咀嚼食物,这就会促使乳牙被恒牙替代。
虽然牙齿的生长各有不同,但作为动物生存的必备工具,牙齿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存需求,进行着不同的进化,形成了不同的牙齿状态,为人类和动物们的生存保驾护航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