★ 热水帮忙好退烧
水本身参与调节体温。人体通过泌汗功能降低体温;体温升高时,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指令,外周血管舒张同时启动汗腺分泌汗液,汗液蒸发就会带走热量,体温就会降下来。
寒冷和凉水会刺激血管收缩,不利于排汗。所以,用温水物理降温或者喝热水退热效果会好很多。
★ 水帮助构建运输通道
血液的90%以上是水。如果血液容量不够,运输就受阻,别说营养带不过去,氧气也带不过去,人体细胞不是被饿死就是被憋死。
发热如果引起严重脱水,会引起或加重循环衰竭,免疫系统再完善,白细胞、蛋白等这些士兵和武器运不过去,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。
★ 水帮助人体排出代谢废物
在体外,水帮助我们洗掉身体表面的污垢,洗净我们的衣物;在体内,尿液排出体外的时候,除了带走多余的水,还顺便带走各种废物,比如肌酐、尿素氮等。
发热时代谢率提高,体温每升高1℃,基础代谢率提高13%,代谢废物也就相应增多。
多喝水才能增加尿量,排出废物,还顺便带走各种植物毒素、各种药物的代谢产物,也带走细菌毒素、体格较小的死的和活着的病毒;
★ 发热病人补水有利于防止梗塞、栓塞
脑梗、心梗、肺栓塞,这些都是要命的疾病。形成血栓的原因之一是血液浓缩,大量出汗就是间接原因。
在基础疾病治疗不中断的前提下,增加水的摄入,有利于防止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的加重或发生并发症。
02、发热时应该补多少水?
正常情况下,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水约1500~2500ml,大部分是饮水,少部分是食材本身的含水,还有少量的水来自人体的代谢过程。
淀粉类(糖类)食物叫做碳水化合物就与它的代谢终末产物有关,比如糖,其在人体内最终的代谢为二氧化碳、水和ATP,我们把其中那部分水称为“内生水”。
蛋白质是碳氮化合物,它们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素氮。体内每克脂肪、糖、蛋白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,分别产生1.0、0.6、0.5ml的水,一般每日约产生300ml。
既然人体有内生水,人类能不能不额外喝水呐?不能!
只有冬眠的动物才能长时间不喝水,人不行,内生水不足以平衡体内的水需求。
人体每天排水约1750ml~2000ml, 其中,排尿800~1000ml,大便含水约100~150ml,这些被称为显性失水;皮肤每天蒸发约500ml水,呼吸道排出“蒸汽”约350ml,这些流失的水被称为隐形失水。
当人体发烧的时候,体表和呼吸道蒸发的水分也会增加,有资料预估:中度出汗丧失液500~1000ml;出汗湿透一套衬衣,需换衣服时,体液丧失1000ml;
如果想精确一点,体温每升高1℃,从皮肤丧失低渗体液(水为主,极少的钠,一定量的钾)约3~5ml/kg。比如,一个60kg体重的人,发热39℃,每天从皮肤就会多丢失水分约360~600ml。
另外,每日自呼吸蒸发的水分比正常多1~3倍,水分相当于600~1200ml。
所以,发热时,比平时增加一倍的饮水量是需要的,也就是每天摄入水分3000~5000ml。当然,包含汤药、稀饭等含的水分。如果使用发汗的药物,丢失的就会更多,就要补更多。
03、如何判断体内是否缺水?
人体有精细的水调节机制,大脑、肾脏、肾上腺等都参与了水的保持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机体是放在一起考虑的,钠浓度的变化,水的总量变化都是调节因素。
当出汗,总体液减缩1%~2%就可引起大脑口渴中枢的渴感,促使人体赶快喝水。所以,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水,那已经是水失平衡的表现。
人体每天排尿大概6~8次,季节、饮水量、个人习惯、工作性质都会影响排尿次数。当脱水时,尿量会减少,少于400ml被医学少定义为少尿,如果少于500ml,就不足以排出代谢废物。
所以,通过观察排尿次数、尿量和颜色(一般为淡黄色),也可以大致判断水补充的是否够。
最后,提醒一下:喝水会影响体温测定,最好在喝水之前或之后30分测量体温;心衰、肾衰等饮水限量的患者,请听从医生建议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